香港留学 | 生存手册:新生必知的10个关键技巧

行前准备:证件与行李,一个都不能少



01



去香港读书,证件准备是头等大事。港澳通行证得提前在户籍所在地的出入境管理机构办理,记得提前网上预约,带好身份证和照片回执,要是没回执,现场拍也行。申请的时候,签注种类要选对,咱们学生得选逗留签(D 签) ,它可是大陆海关允许你进出内地的关键凭证。通行证办理时间一般一周左右,要是赶上节假日,可得早点办。


01



拿到学校录取通知书后,就得着手申请香港学生签证(Visa Label) ,这是香港入境事务处发的,允许你在港学习的凭证。办理时,按学校要求在指定网站填申请表,上传身份证、录取通知书、财力证明等材料,审核时间大概 6 - 10 周,所以一定要尽早申请。

03



还有个容易忽略的 “小白条”(Landing Slip) ,首次入境香港时,过关窗口会发给你,上面有学生身份、入境时间、就读学校等信息,这可是重要凭证,办理旅游签证和学历认证可能会用到,千万别弄丢。

04



行李方面,香港气候暖和,冬天也不冷,厚棉衣不用带太多,带几件薄外套就行。不过香港室内空调温度低,怕冷的同学可以备条小毛毯。正装得带一套,开学典礼、重要活动都用得上。

生活用品里,转换插头必不可少,香港用的是英式插座,和内地不一样。日常药品像感冒药、肠胃药、退烧药,也记得带上,以备不时之需。

电子产品按需携带,笔记本电脑学习必备,要是喜欢阅读,电子阅读器也不错。文具不用带太多,香港的文具店也很方便。不过,有些东西就别带了,像大量书籍,香港买书方便,还能省行李空间。还有液体类的洗护用品,超过 100 毫升不能随身带上飞机,到香港再买就行 。

留学移民的那点事
,赞1




初来乍到:落地后的关键事项



01

刚到香港,有几件事得赶紧办。先去办八达通卡,这可是香港的 “万能卡”,坐地铁、公交、渡轮,甚至在便利店买东西都能用。在地铁站的客服中心就能办,首次办卡要交 50 港币押金和至少 35 港币预付款 ,押金退卡时能拿回。要是用 iPhone,还能把八达通添加到手机里,乘车购物更方便。

电话卡也得尽快安排上。可以在香港机场的运营商柜台买预付费卡,方便快捷;也能在市区的运营商门店、便利店购买,选择更多。香港主要运营商有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香港电讯、和记电讯等,办卡前多对比下套餐和资费,选最适合自己的。像中国移动香港就给内地来港留学生准备了专属优惠,短合约、流量多,还免行政费,性价比很高。

02

还有件重要的事,就是办理香港身份证。年满 11 岁且在香港合法居留的同学都得办,它用途可广了,开户、租房、就医都少不了。申请流程不算复杂,先在香港入境事务处官网预约,预约时填好个人基本信息 。接着准备材料,像护照、近期护照尺寸照片、居住地址证明(租约、水电账单等)。按预约时间去指定申请中心,提交材料、填申请表,还得采集指纹、拍照。一般申请后 5 - 10 个工作日就能领身份证,领的时候带上申请用的身份证明文件,核对好个人信息 。要注意,预约人数多,建议提前一个月左右预约;提供的信息和文件一定要真实有效,不然申请可能被拒。

03

另外,到香港后别忘了去中联办报到登记。这是国家对境外中资企业(机构)的管理要求,也是加强国家对香港指导,确保各项活动合法合规的重要举措。同学们可以通过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填写报到登记表,发送给省商务厅审核盖章后,再交到中联办。这一步很重要,能让国家及时了解大家在港学习生活情况,还能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和服务 。



学习生活:融入香港高校的学术节奏



香港高校的教学模式和内地有不少差别,得提前了解,尽快适应。

1

这里的课堂很看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


小组讨论、Presentation(展示汇报)是常见的教学方式 。

小组讨论时,大家围绕一个主题各抒己见,共同探讨解决方案,特别考验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。Presentation 一般是个人或小组为单位,把研究成果、课题心得做成 PPT 展示,这能锻炼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。课前预习也很重要,提前熟悉课程内容,课堂上才能更好地参与讨论和互动。

2

学术诚信更是重中之重

在香港高校,抄袭、作弊、代写等行为是严重的学术不端,一旦被发现,后果很严重,可能会被警告、扣分、挂科,甚至被开除学籍 。就像之前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的学历造假事件,多名学生因提交虚假文件被调查,涉事学生不仅失去了入学资格,还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。所以,大家一定要脚踏实地,靠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。

3

和教授、同学的沟通交流也很关键

香港高校的教授都很欢迎学生提问、交流学术问题,大家要是有疑问,别害羞,大胆去问。课堂上积极发言,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,还能给教授留下好印象 。和同学交流时,要尊重不同观点,学会倾听,共同进步。



日常生活:衣、食、住、行全攻略





(一)衣着穿搭:轻薄为主,正装必备





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,常年温暖湿润 ,夏季炎热潮湿,气温常常在 30℃左右,湿度也比较大,所以轻薄透气的衣物是日常穿搭的首选。像短袖 T 恤、短裤、短裙,既清凉又舒适,非常适合香港的夏天 。不过,香港室内空调温度开得很低,大家最好备一件薄外套,像针织开衫、牛仔外套之类的,在室内穿上,就不用担心着凉了。

到了冬天,香港也不会特别冷,平均气温在 15℃左右,偶尔会降到 10℃以下 。羽绒服就不用带啦,带几件厚一点的毛衣、风衣,再配上围巾、帽子,就能轻松过冬。

在一些正式场合,比如开学典礼、商务会议、重要节日活动,正装是必不可少的。男生可以准备一套深色西装,搭配白色衬衫和领带;女生准备一条得体的连衣裙或套装,颜色以黑、白、灰等基础色为主,再配上一双高跟鞋,这样就能轻松应对各种正式场合 。



(二)多样美食:校内校外,任君选择


香港美食那叫一个丰富多样,融合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精髓,堪称 “美食天堂”。

学校食堂就是个不错的选择,价格实惠,种类也不少。像香港大学的食堂,有中式的烧腊饭、云吞面,还有西式的汉堡、意面,能满足不同口味需求 。而且食堂环境干净整洁,和同学一起在食堂吃饭,还能增进感情。

校外的美食选择就更多啦。港式茶餐厅是体验香港本土美食的好地方,必点的有菠萝油、丝袜奶茶、咖喱鱼蛋 。咬一口菠萝油,外皮酥脆,内馅柔软香甜;喝一口丝袜奶茶,浓郁丝滑,茶香和奶香完美融合;再来一串咖喱鱼蛋,弹牙爽口,咖喱味十足 。像兰芳园、翠华餐厅,都是很有名的茶餐厅,人气超旺 。

喜欢吃海鲜的同学可有口福了,香港靠海,海鲜新鲜又美味。在西贡、南丫岛的海鲜餐厅,点上一盘清蒸石斑鱼、避风塘炒蟹、白灼虾,那滋味,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 。

要是想尝尝异国风味,香港也有很多西餐厅、日本料理店、韩国烤肉店。在尖沙咀、铜锣湾这些繁华地段,能找到各国美食,不出香港,就能吃遍世界 。

香港的饮食消费有高有低。学校食堂一顿饭大概 30 - 80 港币 ;茶餐厅人均 50 - 150 港币 ;高档餐厅消费就比较高了,人均可能要几百港币甚至更多 。不过街头小吃价格亲民,像鸡蛋仔、碗仔翅,10 - 30 港币就能买一份,逛街的时候吃点小吃,既能解馋,又不会花太多钱 。



(三)租房安居:安全至上,谨慎选择





香港的租房市场比较复杂,房子类型多样,各有优缺点。

屋苑环境好,配套设施齐全,有健身房、游泳池、花园,安保也很严格 ,像太古城、黄埔花园,都是比较知名的屋苑 。但租金相对较高,一般两房一厅的屋苑,月租可能要 2 - 3 万港币 。

洋楼一般是新建的高层住宅,户型设计合理,采光通风好 ,周边生活设施也方便 。租金比屋苑稍低一些,一房一厅的洋楼,月租大概 1.5 - 2 万港币 。

唐楼是比较老旧的建筑,租金相对便宜,一房的唐楼,月租可能 8000 - 1.2 万港币 。不过唐楼的居住环境可能没那么好,楼龄长,设施比较陈旧 ,有些还没有电梯 。

村屋一般在新界、离岛等偏远地区,租金较低,而且空间相对较大 。但交通不太方便,离市区远,出行要花不少时间 。

租房渠道有很多,可以找当地的房产中介,他们房源多,能根据你的需求推荐合适的房子 。不过要注意,通过中介租房,一般要支付半个月到一个月的租金作为中介费 。也可以在一些租房网站、APP 上找房源,像 591 房屋交易网、香港家园网,上面有很多个人房东发布的房源 。还能加入学校的租房群,和其他同学交流租房信息,说不定能找到合适的室友和房子 。

租房时,一定要仔细辨别房源可靠性,查看房东的身份证、房产证等证件 ,避免遇到假房东或二房东 。租房时间也有讲究,每年 7 - 9 月是租房旺季,这时候房源紧张,租金也会上涨 。要是能避开这个时间段租房,可能会找到更划算的房子 。签合同前,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,明确租金、押金、水电费、维修责任等事项 ,有不明白的地方,及时和房东沟通 。

入住前,要和房东一起检查房屋设施设备,记录好房屋现状,有损坏的地方,让房东及时维修 。退房时,提前通知房东,把房子打扫干净,保持房屋整洁,按照合同约定退还钥匙和相关物品 ,这样才能顺利拿回押金 。


(四)便捷出行:交通方式与注意要点


香港的交通非常发达,有地铁、巴士、叮叮车、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,出行超方便。

地铁是最常用的出行方式,线路覆盖全港,几乎能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 。港铁有港岛线、荃湾线、观塘线等多条线路 ,运营时间一般是早上 6 点到凌晨 1 点 。买票也很方便,可以在地铁站的自动售票机买单程票,也可以办八达通卡 。八达通卡除了坐地铁,还能坐巴士、叮叮车、渡轮,在便利店、餐厅也能刷卡消费 ,非常实用 。

巴士线路多,能到达一些地铁到不了的地方 。香港的巴士分为双层巴士和单层巴士 ,坐在双层巴士的上层前排,还能欣赏沿途风景 。不过巴士线路复杂,要提前查好路线和站点 。

叮叮车是香港的特色交通工具,沿着港岛北岸行驶 ,慢悠悠地穿梭在大街小巷 。坐在叮叮车上,感受着香港的市井气息,很有怀旧氛围 。

出租车也很方便,车身颜色有红色、绿色、蓝色 ,红色出租车可以在全港行驶 ,绿色出租车主要在新界行驶 ,蓝色出租车在大屿山行驶 。出租车按里程和时间收费,起步价较高 。

在香港出行,要注意交通规则和内地不一样,车辆是靠左行驶 ,过马路的时候,一定要先看右再看左 。坐地铁、巴士时,要注意排队候车,先下后上 ,保持良好的秩序 。



文化习俗:入乡随俗,尊重差异




(一)社交礼仪:称呼与交流的艺术


香港人见面打招呼,通常用 “你好”“早晨”(早上见面时用) ,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会用英文 “Hi” 。握手是常见的见面礼节,握手时要眼神交流,面带微笑 。

称呼上也有讲究,一般对男士称 “先生”,对女士称 “小姐”“太太” 。要是对方有职务,最好用职务称呼,像 “陈经理”“李教授” ,这会显得更尊重 。对年纪大的男子,可以亲切地叫 “阿叔”“阿伯”,对年长的女子称 “阿婶” 。在餐厅、商店,对男侍应生可称 “伙计”,对女侍者称 “小姐” 。

递接物品时,最好用双手,尤其是递名片,双手递上,正面朝向对方,接过名片后,要认真看一眼,再妥善收好 ,千万别随手一扔,这可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。

交谈时,香港人不喜欢过问他人私事,像家庭住址、年龄、收入、婚姻状况这些,最好别问 。还有,“节日快乐”“新年快乐” 这样的话要少说,因为 “快乐” 和粤语里的 “快落” 谐音,被认为不吉利,说 “恭喜发财”“万事胜意” 这些祝福语更合适 。


(二)餐桌文化:筷子的学问与结账礼仪


香港的餐桌文化也有不少学问。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,不能舔筷,也不能用筷子指人 ,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。吃饭时,不要用筷子在菜里翻来翻去,夹菜时适量就行,别夹太多 。也不能把筷子插在饭上,这和祭祀有关,是忌讳 。还有,不要敲碗碟,据说敲碗碟会被认为是乞丐的行为 。

用餐时,食物要夹到碗里或碟子里吃,香港人习惯把不能吃的骨头、残渣放在碟子里 。喝汤的时候,要用汤匙轻轻舀起,送入口中,不要发出太大声音 。

结账的时候,香港餐厅一般会加收 10% 的服务费 ,要是觉得服务特别好,也可以额外给点小费 。买单时,直接叫服务员说 “埋单” 就行 。要是几个人一起吃饭,大家默认是 AA 制 ,抢着买单可能会让本地人不太舒服 。


(三)节日习俗:传统节日的特别讲究

香港的传统节日和内地有相似之处,但也有自己的特色。

春节是香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,从除夕到正月十五,到处都充满喜庆氛围 。除夕要吃团年饭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热热闹闹 。盆菜是很多家庭团年饭的必备美食,里面有各种食材,寓意团团圆圆、盆满钵满 。大年初一不能扫地、倒垃圾,不然会被认为把财运扫走了 ;也不能洗头、洗衣服,因为 “洗” 和 “死” 在粤语里读音相近,不吉利 。春节期间,人们还会走亲访友,互相拜年,小朋友能收到长辈给的利是(红包) ,利是要用新钞,代表好运和祝福 。

中秋节,香港人除了赏月、吃月饼,还有舞火龙的习俗 。在大坑,一连三晚都会举行舞火龙活动 ,长长的火龙在夜色中舞动,非常壮观 。大家聚在一起,感受着节日的欢乐,寓意驱邪消灾、祈求好运 。

清明节,香港人会去扫墓祭祖,带上鲜花、烧腊、水果等祭品 ,清理墓地,表达对先人的思念 。扫墓时,要注意保持安静,尊重逝者 。

重阳节,人们会登高望远、赏菊、吃重阳糕 。香港的太平山、狮子山都是热门的登高地点 ,一家人或朋友结伴而行,在登高过程中欣赏美景,增进感情 。


(四)数字与颜色:特殊含义背后的文化

数字和颜色在香港文化里有着特殊含义。数字 “4” 因为和 “死” 谐音,被认为不吉利,很多建筑没有 4 楼,电梯里也没有 4 这个按钮 ;而数字 “8” 和 “发” 谐音,代表发财发达,大家都很喜欢 ,像车牌、电话号码里有 8,会觉得特别幸运 。

颜色方面,红色是喜庆、吉祥的象征,春节、婚礼这些重要场合,到处都是红色装饰 ,红包也是红色的 。白色在葬礼上用得比较多,平时送礼物、布置房间,最好少用白色 ,免得引起误会 。


(五)宗教信仰:尊重多元,保持敬畏

香港是个宗教多元化的城市,主要宗教有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等 。在香港,大家都很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 。

要是去寺庙、教堂参观,一定要注意礼仪。穿着要得体,别穿得太暴露,短裤、短裙、露脐装这些都不合适 。进入寺庙要脱鞋,保持安静,不要大声喧哗 。在教堂里,要遵守里面的规定,不要随意走动、触摸物品 。如果不是信徒,最好不要参与宗教仪式 ,以免犯错 。总之,尊重不同宗教信仰和习俗,是在香港生活的重要原则 。



实用信息:紧急情况与生活便利


在香港,牢记紧急求助电话至关重要。报警、火警、急救电话都是 999 ,遇到紧急情况,第一时间拨打这个号码,就能快速联系到相关部门。要是用手提电话,还能拨打 112 求救 ,这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号码,在香港同样有效。

生活中,难免会遇到水电煤气故障、网络出问题的情况。

香港电灯故障求助电话是 (852) 2555 - 4000 

中电紧急维修电话是 (852) 2728 - 8333 

煤气紧急维修可以拨打 (852) 2880 - 6999

水务署水费查询电话是 (852) 2824 - 5000 

要是网络出故障了,

香港电讯盈科电话修理电话是 (852) 2888 - 2888 ,

和记电讯客服电话是 (852) 1220 ,

遇到问题,及时联系,就能尽快解决。

香港的生活服务平台和 APP 也很多,非常方便。外卖平台里,美团旗下的 Keeta 很受欢迎,2024 年 3 月订单数量计,它的单量市占份额达到 44%,成为香港第一大外卖平台 。Foodpanda 和 Deliveroo 也不错,上面有各种美食,想吃什么,一键下单,就能送货上门 。

购物平台也不少,HKMall 是香港的全球跨境电商平台,上面有很多美妆、护肤、母婴等商品,种类丰富 。淘宝、京东这些内地常用的购物平台,在香港也能用,物流配送也很方便 。

出行 APP 里,MTR Mobile 能提供实时港铁信息,包括班次、站点、出行建议等 ,坐地铁前查一查,就能规划好出行路线。KMB/LWB(九龙巴士 / 龙运巴士)、Citybus(城巴)的官方 APP,可以查询巴士路线、站点和实时到站信息 。Google Maps 也很好用,它的地图导航详细准确,不管是步行、驾车还是坐公交,都能帮你规划最佳路线 。要是想打车,Uber 和 HK Taxi 这两个 APP 很方便,能快速叫到车 。

希望这篇攻略能帮即将去香港读书的同学快速适应香港生活,开启一段精彩的求学之旅!要是还有其他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。

即将踏上香港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土地,开启求学新征程,相信你既满怀期待,又有些许忐忑。这一路,从行前的精心准备,到初到香港的各种适应,再到融入当地的学习与生活,每一步都可能有挑战,但也都蕴藏着成长的惊喜。

记住,证件和行李的准备是安心求学的基础,抵达后的紧急事项处理要迅速果断,学习上要适应新的模式,生活里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独特的门道,文化习俗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尊重和理解,实用信息的掌握则能让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从容应对。

勇敢地迈出这一步,积极去适应新环境,主动去结识新朋友,尽情享受这段宝贵的留学时光。香港有着独特的魅力,等待你去探索、去发现。愿你在香港的求学生涯一帆风顺,收获知识、成长与美好的回忆!

香港留学网(www.hongkongstudy.cn/是香港留学国际学生服务中心旗下:专注于香港一站式留学申请服务的专业网站。香港留学国际学生服务中心是香港专业从事中国留学生来香港,游学,考察,对接的服务组织,主要从事出国留学、留学回国和来港留学以及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关服务,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。

服务中心官网:http://www.hongkongstudy.cn/

咨询服务热线:400-0665-211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独角兽企服